高 波
临近五一,央视《新闻联播》对电子购物卡等“送礼神器”深度曝光,中纪委官网“纠正‘四风’监督举报直通车”高效运转。把节日腐败发生率降至新低,对反腐败零容忍态度落地具有标本意义。
古往今来,干扰反腐败胜局的宿敌甚多,社会风气最令执纪者头痛。学者和公众都把当前的腐败易发与人情社会、熟人社会的文化陋习相提并论,对礼贿不分、以礼代贿等节日病口诛笔伐。然而,整风行动却需直面不少质疑之声:其中之一是无用论,认为小题大做、不痛不痒,终会反弹。
这种情形在昔日香港似曾相识。上世纪70年代廉政公署成立之初饱受非议,商人担心严打行贿令香港失去竞争先机。有报纸甚至宣称:“若一定要将有100年历史的香港贪污问题连根拔起,则会既影响社会的稳定,也无助于廉政”。在华人社会,逢年过节、婚丧嫁娶互相致礼相沿成习,人们普遍利用民俗为收送贿赂打掩护。为此,港府发布公职人员《接受利益公告》严格限定收礼范围,细致到政府雇员可接受父母、儿子和叔父母、舅父母、表兄妹、堂兄妹等亲属赠礼,但表嫂、表妹夫、堂嫂、堂妹夫、舅母的兄弟等除外;可接受私交友好之礼,但相互之间须无公事来往、非上下级关系,凡接受不在范围又未得到批准的利益皆属违法。关键不在收礼送礼,而是以“人情与法治兼顾”促使人们区隔可受之礼与非法之贿,为公众监督和净化风气奠定基础。
更重要的是,廉政公署不以贪贿数额大小作为惩治标准,在严查英籍总警司、首席检察官等“硕鼠”之时,也将庙宇捐款箱丢失零钱等“蚁贪”之举纳入调查范围。最典型的是香港皇家医院某女工因收病人5元小费被告受贿。该事件一度引起小题大做之非议,但廉政公署终将“零容忍”三个字刻在港人心底。
反腐败要奏效,上层决心和民众信心缺一不可。在香港,许多人曾认为贪污是不可避免之罪恶,逐渐视其为可减少的非法行为。有了民众支持参与,反腐败战车“续航能力”得到保证:1974年只有约35%的人敢向廉署具名举报,但到1981-1985年间超过60%,从1986年起稳定在65%-68%之间。稳定、优质、可靠的案源线索,既为民众信心表现,更是持续反腐保障。
今日中国的反腐败不缺决心,需要的是信心和耐心。从对节日腐败的零容忍做起,在“四风”问题举报率、查实率和查处速度等数据背后,小心呵护民众对“打虎灭蝇”的信心,是移风易俗的全民洗礼,也是正风肃纪的治理新机。▲(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)
已收藏!
您可通过新浪首页(www.sina.com.cn)顶部 “我的收藏”,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。
知道了